治疗方法:
内服方组成:知母、黄柏各9 g,桃仁、红花、山栀、车前子、泽泻、丹皮各10 g,苦参、地肤子、白鲜皮、丹参、土茯苓各15 g,败酱草、白花蛇舌草各30 g。
用法:水煎服,1剂/天,服2次。
外熏法:内服方第3煎,文火煮30分钟后,取药汁1000 ml,外熏15分钟,1次/天。14 天为1个疗程。保持内裤清洁。
霉菌性阴道炎属于中医学“阴痒”“带下”范畴,病因甚多,多因外阴不洁,虫蚀感染或湿热蕴结,流注所致。也有因阴虚血燥而致者,其发病机理多与脾虚,湿热下注有关,故治疗关键是健脾、除湿、杀虫止痒。
本着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,采用内服外熏法,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进行施治,内服方中地肤子、苦参、白鲜皮、土茯苓清热除湿,杀虫止痒,抑制霉菌的生长;车前子、泽泻、山栀、知母、黄柏清热燥湿以增加上述药物之功能;丹皮凉血滋阴止带;白花蛇舌草、败酱草清热解毒,消炎止痒。
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病久必淤,故方中用桃仁、红花、丹参活血通络。全方共奏杀虫清热解毒,燥湿止痒之功。《景岳全书·妇人规》有“疳虫下蚀阴部及妇人阴痒虫蚀”之记载,认为阴痒往往是由于虫蚀所致,故用自拟方第3煎外熏,内服加外用,使药力直达病所,扶正与祛邪兼顾,奏效更捷,可防止霉菌感染反复发作。
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毒副作用,患者易接受,不失为治疗顽固性霉菌性阴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。